转自网络
做低吸的人一般会比较排斥追涨,认为追涨就等于冒险,只有高抛低吸才是交易的真谛。
做追涨的人一般同样对低吸抱有成见,认为低了还能再低,谁也不知道低点到底在哪里。强者恒强,涨了还能涨;弱者恒弱,跌了还能再跌。因而,低吸实际上就是在跟市场作对,是没有好下场的,追涨才是硬道理。
如果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,这两种说法都有其道理;如果换位思考,把低吸与追涨全面理解,其实,我们会发现:无论低吸还是追涨都只是交易的一种手段,不是交易的目的,都有其可取的一面,也都有其自身的弱点。作为一个交易者,如果把这两方面都吃透,会对交易的认识有一个质的提高。
一、低吸的核心要点:
1、低吸的核心要点之一:趋势支持
最佳的低吸应该是K线逆反均线,均线系统本身没有逆向的情况发生。
比方,5/10/20/30/60天均线系统一致向上发散,此时,并没有出现5天或10天均线也逆向20/30/60天均线的情况发生,这是最佳的一种状况。但事实上,在空翻多的转折时期,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个股是非常少的,因而,可以考虑在短期均线上穿大均线之后的回档点上去低吸,此时的大均线或许还没有发生多头共振。
2、低吸的要点之二:均线乖离
为了防止低吸的总体位置发生在高处,可以加上另外的条件。如,均线的乖离值。
比方,5天均线与30天均线的乖离值不能大于5%;之所以要加上这个条件,是为了防止在过高的相对位置上低吸,看似低吸,实则追高。
3、低吸的要点之三:指数环境
低吸对指数环境要求较高,一般要求大盘处在多头格局中。大盘若处在弱市格局中,重心不断下移,受到大均线的一致反压,如果在这种指数环境中去做低吸,其实风险比追涨要高很多。
4、低吸的要点之四:堆量低吸
一般,这种情况恰恰是发生在指数不佳的情况,或下跌的末端。有少部分个股开始连续放量攻击,放量的时间跨度一般在3-5或5-8个交易日,股价放量后一举 突破大均线的反压,在离大均线不远的地方产生回档,如果对30/60天均线回试不破,则一般会产生1-3天或5-8天的上升动作。
也有一些个股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中期趋势的转折,之后并没有产生快速上攻,而是换档减速,再转变成慢牛上升的格局,则后续的上升就会维持较长时间了,可能会在20个交易日之后才会见到这一波上升的顶。
这里,需要特别提示的一点是:如果大盘环境一直不能转好,而低吸之后次日放量大涨,再次日失去攻击力时,要懂得见好就收。因为,大盘在极弱环境中运行,这类个股一旦补跌,速度是快而猛的,空间也是十分巨大的。
5、低吸的要点之五:常量蓄势
上面第四点讲的是堆量低吸,就是说,突破大均线的反压是通过很短的时间与较大的量能配合来实现的,然后找到首次回档点。而常量蓄势在时间与量能上正好与前者相反。一般来说,常量蓄势会通过13个交易日左右的时间慢慢向前推进,使用的是常规性量能,并没有明显的放量动作,在不引起市场充分关注的情况下盘破大均线的反压,然后,利用大盘某日的中阴线进行快速回洗,之后,再用大阳攻击,引发市场跟风,这种手法非常常规,比前者在市场中更为常见,因而,也是研究与学习的一个主要方面。
6、低吸的要点之六:止损设定
无论多么精妙的技术,都可能出错,因而,必须设定止损。当重要位置被击穿时要懂得收手。现在,主力的手法也是在不断地创新,有时,主力会把所有的重要位置都打穿之后,再转身向上。这分两种,一种是在个股形成空头格局之后,突然以涨停的方式V形反转,习惯于低吸的人这时候是不会追涨的,这样,主力就能达到清洗低吸者的目的,从而顺利完成主升;第二种是破位之后,再次慢慢碎阳盘上来,第一次吃过亏的人不敢在此位置上低吸了,可是,这一次来真的了,就那么加速地进入了主升段。
有没有好的应对方法呢?应该说,应对的办法是有的。一是加强对追涨方式的学习与研究,对一些重要位置的大阳起涨点要给予充分关注;二是如果产生二次低吸点,在交易认识上要充分重视,其实,这里的低吸点会比第一次更加可靠。
二、追涨的核心要点:
1、追涨的核心要点之一:量能(量比)支持
追涨分类:
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追涨加以不同的分类。一是根据指数环境分,可分为多头趋势追涨、平衡震荡追涨、空头趋势追涨。其实,指数环境也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型,如果细分,则有五种不同的追涨环境,因此,追涨的手法及仓位的应用都会有讲究。二是根据个股的趋势特征划分,基本原理与指数环境相近,不再重复。大体上讲,个股的追涨分两类:
一是个股的中期趋势完好,是强势个股的追涨;
二是个股处在空头格局中,是弱势个股的强点追涨。
这两种追涨的技术要点有很大的不同,进场点及仓位应用也会有很大的不同。
一般来讲,追击强势股有一个共性,那就是都要有明显的量能(量比)支持。
2、追涨的要点之二:追涨不能等同于追高
追涨的本质强调的是–“启动点”的跟进(不是在连续涨升之后再追,那叫追高,不是追涨了)。所以,如果错过了“启动点”的跟进,就应该放弃,不要再追。不然,就会将追涨演绎成追高了。追高的风险是明显大于追涨的风险的。
3、追涨的核心要点之三:离场设定
追涨属短线或超短线的操作模式,一般不用遵循右侧交易的离场原则,且多是左侧离场原则。只要不肯涨就构成离场条件了,而不是等跌破某某线才走。特别是在指数条件不佳的情况下,更需要见好就收。通常,买入后次日“不强就走、不涨就走,不赢就走。”甚至,可以采用比较极端的离场方式,比方次日不管什么结果通通了结。
4、追涨的核心要点之四:止损设定
追涨的交易方式在一般人看来就是在冒大风险。这是一种带有成见的想法。其实,在很多时候恰恰相反,特别是在大盘弱势的格局中,追涨的安全性远远高于低吸。(但这并不是说追涨就很安全。极端的例子在老乐说股聊天室里老乐也跟大家聊到过,也举过很多案例,今天涨停的个股,次日可能跌停。)因而,即便从概率上讲,追涨在弱势格局中也比低吸更安全。但为了防止极端的情况发生,交易者追涨,在风险防范上也丝毫不能放松。
追涨的止损原则是:如果当日追涨没有成功,也就是说,当日就没有脱离成本或没有封住涨停,那么,次日一般不再等待,会参与集合竞价走人。即:“不成功便成仁。”不成功,便走人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亏损进一步加大。因为,当天追涨没有脱离成本,或涨停没有封住,则表明当天的走势已经事与愿违了。如果还继续幻想下去,就有可能在弱势格局中犯致命的错误。从底线的角度来讲,亏7%就必须认输离场。
5、追涨的核心要点之五:技术进场点
追涨大体上可分成四类:
一是在大盘强势背景下的强势个股的追涨,这种追涨的安全度是最高的;
二是在大盘弱势背景下的强势个股的追涨,这种追涨方式安全度也较好;
三是在大盘强势背景下对弱势个股的爆动点的追涨,因为有指数环境的支持,一般来讲个股采用这种方式转势的可能性较大,因而,可靠度也是较高的;
四是在大盘弱势背景下对弱势个股的爆动点的追涨,多数是一日(或二日)游的行情,有可操作之处,但期待值一定不要高。
以上四类,每一类别的启动点的技术规范都有不同,老乐在此不一一细述,但它们都会有一些基本共性要素。
比方说,量能量比的大幅释放,分时运行的强劲特征,个股形态的技术支持等等…这诸种要素里面,最大的共性可能就是成交量的有效释放了。
无风不起浪,无量难走强。强势股的启动点一般都特别强调“量”的支持。而量本身,也是很双面的。老乐以前也强调过“孤量不追”、“爆量离场”等交易原则。但这些原则都不是孤立应用的,有些时候,在其它技术要素的共振之下,放量就成了最重要的跟进条件。故,对于“量”的释放,也要因“时”、因“势”、因“型”做具体地分析,不可以孤立地求证。不然,就有可能作出完全错误的判断。
总结:要理解这些内容,需要配合大量的图形来细细揣摩,这不是一篇文章能完成的事。低吸与追涨其实是对立统一的,有时,对于同一只个股它们或许只有一天之隔,之前一天是低吸进场点,退后一天就是追涨点;也有一些个股的启动点如果从低吸的视角来看,始终找不到理想的位置,而从追涨的视角来看,很容易就找到了最佳的进场点;所以,低吸与追涨“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。”打通了思维阻塞之后,交易者会发现:低吸与追涨不但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,而且,还可以相互补充、相互完善、相得益彰。
1、如果你经不起上涨,那么对下跌你更无须忍耐;否则,你将永远落入“小赢大亏”的怪圈。
2、让利润奔跑,谁都知道;但你更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要停止奔跑,因为利润不会一直奔跑;所以,学会止赢非常重要;永远都不要把可观的赢利转化成可观的亏损。
3、超短操作,买进的理由只有一个字—-强,卖出的理由只有两个字—-不强,而不是等到转弱再卖,只要表现得不如你要求的强,就要止赢出局,而不要等到转弱之后止损出局。
4、不用担心卖出之后还会大涨,也不要祈求卖出之后就大跌,你永远都无法左右股价的运行;如果你想得太多,只会让你陷入犹豫不决,而这,正是短线操作的大敌。
5、如果,对你不利的仓位你持有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,你会发现,套牢永远离你而去;你还会发现,炒股从此变得不那么痛苦了。
6、套牢:表明你犯了错,而且,拒不认错;市场只好给你开一个数目巨大的罚单。
7、市场有时会对你正确的操作加以嘲弄,有时也会对你错误的操作大加奖赏;市场会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你的侥幸心理,干扰你的执行力;市场充满各种诱惑,如果你不够清醒,你就会掉进市场的陷阱不能自拔。
8、短线交易,你思考得越多,或许你失败得也就越多;你应该从思考者的角色中转换出来;临战阶段,你只是一个没有想法的执行者,把交易系统的交易指令执行到位是你唯一要做的事。如果你认为这个交易系统有漏洞,那么,要等这个仗打完了之后,慢慢去推导,去修正。而就老乐的经验而言,绝大多数情况下,失败的交易并非是因为交易系统有毛病,而是执行方面走了样;另外,如果你希望你的交易系统拥有天使的脸蛋、魔鬼的身材,把好事全占全了,那么,老乐想对你说—-还是回家睡觉吧!
9、思想不解放,股票不解套;股票被套表面上看是操作技术的问题,本质上是思想行为的问题。
10、技术的使命绝不是预测,但绝大多数人对此有比较大的误解,这一误解足以造成毁灭性的结果;自已预测对了,自以为是,别人预测对了,尊为大师;其实,预测对错都无所谓;关键是应对是否正确;没有绝对,只有应对。 11、时间会改变一切,请不要忽略时间因素;一块肉放在锅里炖一分钟,还是生肉,可是如果炖两小时,肉的味道就会改变。在一些重要的时间周期敏感点,我们要给予重视,日线是这样,分时运行也是这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