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下半年,约有不到 1000 家药店开始销售司美格鲁肽。总的销售目标是 72 亿,上半年实际销售了28.8 亿,在下半年的原计划是43.1 亿,但由于供货紧张,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销售指标有所减少。预计下半年总销售额大约为31.3 亿,加上上半年的 28.8 亿,总销售额约为 60.1 亿。
在药店购买时,可以加价。然而,诺和诺德公司要求与药店协商时,价格不允许加价,要与医院保持一致。因此,无论在医院还是药店购买,价格不会有变化。
根据专家的介绍,虽然 GLP-1 只获得糖尿病的适应症,但实际上有一些非适应症使用,主要是减重患者。诺和诺德公司的推广策略是与医生沟通时,不推荐减重患者使用,只推荐糖尿病患者使用。然而,实际执行中,大多数使用者是减重患者。减重患者有两种情况,一部分是有糖尿病的患者中的肥胖人群,另一部分是没有糖尿病的人。购买 GLP-1 的减重患者大多通过关系渠道购买。大约占销售比例的 60%。根据专家的分析,由于医院购买的限制,减重患者的购买比例在下半年可能会减少。
在医院购买 GLP-1 需要医生开具处方,并需要提供糖尿病的诊断才能通过医保报销。如果没有糖尿病的诊断,医院将会受到处罚。对于减重患者,除非持有住院或门诊病历,否则在药店购买 GLP-1 需要医院开具处方。目前,药店购买相对来说监管较为宽松,只需要医生的处方即可购买。
司美格鲁肽的市场推广策略非常严格,任何部门都不允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司美格鲁肽相关的信息。公司的推广策略是与医生沟通时,不推荐减重患者使用,只推荐糖尿病患者使用。尽管如此,实际购买 GLP-1 的减重患者仍然较多,主要通过关系渠道购买。
A:GLP-1 药物在医院和药店购买的价格是不同的。在医院购买时,价格是固定的,不允许加价;而在药店购买时,是允许加价的。这是因为在全国的整体改革中,医院不允许加价,要求商业公司按进货价售卖,而药店则有加价的自由。所以,在医院和药店正规渠道购买时,价格没有变化。
A:不是的,处方药需要在医院端开具。药店只有职业药师,没有执业医师的资格证,因此在购买处方药时,需要携带医院开的处方或者相关病例。
A:诺和诺德公司的推广策略是将全部资源用于糖尿病患者,不推荐给减重的患者使用。他们要求所有内部员工不得转发相关信息,以避免非适应症的使用。然而,实际执行中,还是有很多减重的患者购买。一部分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中的部分肥胖人群,另一部分则是减重患者通过托关系购买。尽管推广策略严格,但销售给减重患者的比例并没有减少。
A:如果想通过医保购买 GLP-1 药物,必须开具糖尿病的处方,否则无法开出。医保局也会对处方进行检查,如果发现患者的诊断不是糖尿病,医院将会被处罚。
A:随着医院开具处方的难度加大,减重患者购买 GLP-1 药物的比例会减少。然而,仍然有一些药店销售 GLP-1 药物,且对管理没有那么严格。医生开具的处方在药店更容易获得,因此减重患者在药店购买的比例不会特别减少。但整体来说,减重患者购买 GLP-1 药物的比例会下降。此外,诺和诺德公司对药店也进行了严格控制,要求药店签订承诺函,并在承诺函中规定所有购买司美格鲁肽的患者必须保留处方。如果发现药店销售非适应症处方,诺和诺德公司将终止合作关系。
A:GLP-1 药物的销售管理要求,包括每天要求销售人员查库存、要求卖出一定数量的药品、每个患者只能购买一支等。这些管理措施可以保证药物的销售质量和监督力度,从而稳定市场需求。这些信息对投资决策有指导作用,可以帮助分析药物销售的潜力和前景。
A:在糖尿病领域,GLP-1 药物的使用比例大约是 30%左右,占据相对较小的比例。他还指出,糖尿病患者在 GLP-1 药物的使用过程中,通常会联合使用其他药物,因为 GLP-1 药物单独使用并不能完全治愈糖尿病。
A:GLP-1 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持续使用情况相对较低。根据统计数据,在使用 GLP-1 药物 6 个月后,大部分患者会停止使用或者转换其他药物。这可能是由于药物供应不稳定、副作用、价格等原因导致的。然而,在治疗过程中,也存在一部分患者会重复使用 GLP-1 药物。
A:介绍了 GLP-1 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药物费用。他表示,GLP-1药物的价格较高,在糖尿病患者中,最低使用剂量一个月的治疗费用约为 478 元,而针对血糖偏高、BMI大、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一个月的治疗费用可达 814 元。然而,由于 GLP-1 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通常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,因此整体费用会更高。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,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性。
A:使用者一般可以持续使用 6 个月,平均而言大部分患者在 2-3个月后就会停药,少部分患者会持续使用 5-6 个月。因此,一次性开的药物数量不能作为他们的消费潜力的衡量标准。需要考虑的是一个患者作为一个减肥患者可以使用多少药物。
A:副作用主要集中在胃肠道系统,常见的有恶心、腹泻、呕吐、腹痛、腹胀、便秘、消化不良等。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、头晕、味觉失调、心率升高、注射部位的结节等不太常见的副作用。大部分患者接受这些副作用并可以忍受,一般在 4 周之后,副作用就会减少,患者可以继续使用。
A:是的,会有一部分患者因为副作用太大而停药。这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在使用 GLP-1 药物后出现严重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无法忍受。这种情况较为少见,只是少部分人群中的一部分。
A:从销售端了解这两个人群的情况。销售人员每天拜访临床医生和药店,与其交流并进行学术交流,了解到每个医院的库存和处方情况,从而得知今年有多少新糖尿病患者以及他们使用 GLP-1 药物的情况,同时了解减重患者的数量。因此,对这两个人群的统计比较容易。
A:根据销售专家的回答,大部分患者是减重患者,占了 60%的比例,而糖尿病患者占 40%的比例。药店的控制情况会影响减重效果的好坏。另外,对于 GLP-1 的使用,有限制新患者的趋势,主要是因为药店供应的限制,现有的药物主要留给老患者续方使用。
A:销售专家表示,在中国市场,GLP-1的供应紧张,并没有加大供应的力度。虽然从数字上来看,供应量比去年增加了,但并未加大供应力度。全年供货情况计划有提前六周通知,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计划。
A:从医生的角度来看,打针的效果和见效速度比口服药更好,医生更倾向于选择打针药物。而在患者角度上,大多数患者更愿意选择口服药物,因为对于打针会感到恐惧,并且长期打针会增加经济负担。
A:医生和患者根据全国和全球的指南来指导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选择。指南推荐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控制不佳时,可以加上 glp-1受体激动剂的治疗。
A:从数据上看,打针药的减肥效果更好。虽然一种口服药的研究数据显示其口服效果与打针相当,但它需要更大的剂量。医生普遍认为口服药进入血液浓度不如打针快,所以患者更愿意接受周制剂的内服方式。而一月一次内服可能较难接受,因为一旦出现副作用,患者需要等待 14 天才能达到药物的半衰期,维持一个月的效果。
A:除了药物的依从性,患者最关注的是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价格。中国慢病患者通常不富裕,患有糖尿病的人往往伴随有心血管疾病,需要长期服药。因此,他们更愿意选择价格相对较低且疗效良好的药物。此外,医生和患者也关注药物的安全性、是否具有降脂和保护心脑血管等附加价值。
A:上市的替尔比等其他药物将会对司美产生较大的冲击。一些公司已经组建销售团队准备推出类似的双激动剂。替尔比在实验中显示,在 16 周内平均减重 11.3~15.7%,最大减重接近 30 斤,而司美格鲁肽的最大减重只有 16 斤。所以,替尔比的出现将对司美产生较大的冲击。
A:根据对糖尿病领域的历史回顾,司美格鲁肽上市之前的类似药物如度拉糖肽和弗莱美豪森,并没有取得很好的销售成绩。司美格鲁肽上市后,销售量才开始增长。从中长期角度来看,尽管信达公司是一个创新药企,但由于在糖尿病领域没有先发优势,跟医生合作和推广的互动相对较少,药物推广的效果会相对较慢。此外,在慢性病领域,销售量的获得需要长期积累而不能简单依靠投入资源。因此,虽然司美格鲁肽会在前期抢占一些市场份额,但从中长期来看,诺和公司的销售策略和与医生合作的稳固关系将帮助其逐渐赶超。
A:在全球糖尿病领域,包括 ADA 和 ADF 的指南中,GLP-1 药物的地位逐渐上升。从一开始的二线到目前的一线,已经和二甲双胍并列在治疗流程图上。如果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不佳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加用 GLP-1 类药物。这表明 GLP-1 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,同时也为 GLP-1 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风向标。
A:GLP-1 药物在内分泌领域的观念越来越好,增长趋势会越来越好。口服药和针剂都是好的机会。从专家的角度来看,口服药上来后,GLP-1 类药物可以取代二甲双胍。GLP-1 药物有多重代谢改善的作用,可以降糖、保护心血管、降压,因此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药物。未来还有可能用于其他适应症,如肥胖、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阿尔茨海默症等,如果这些都实现的话,它将成为类似于神药的存在。
A:反腐政策对司美销售的影响较小。它主要影响一些医院的处方开具情况,使开具处方更加严格。此外,影响还体现在禁药的使用上,只有医院准入了才能开出,但是停用量很小,所以对销量影响不大。另外,由于司美的库存量较少,即使有反腐,也不会对销量产生影响。对于诺和公司来说,因为它对合规的要求很高,所以反腐政策对其销量没有影响,但国企可能会受到影响。
A:学术推广方面的差别并不大。在招待会议方面会有些变化,医生暂时不太参加会议,等到标准下来后,医生就会参加更严格的学术会议。整体环境方面的差别在于,不合规的行为会受到更多限制,国企会进行更多的转型,进行专业的学术推广。反腐政策对学术推广的要求会有所不同。需要考虑未来与医生的合作方式,如果不采用专业的合作方式,医生可能会拒绝合作。
A:到医生们对于会议形式和规范化的接受程度变化不大,但从大的环境来看,行业趋于规范化严格化,很多公司开始有自己的法务团队、律师团队、合规团队去审核会议,以避免不合规的情况发生,给客户和销售带来麻烦。
A:到因为目前还没有很多公司愿意自己组织会议,所以很多公司借助三方公司来组织会议,比如合作学会,这样医生参加会议时也会更放心一些。此外,将会议由学会组织还涉及学会收取管理费的问题,所以这也是很多公司在未来往这方面发展的一个趋势。
A:专家解释到公司自己组织会议时成本是1 万元,但由学会组织时,学会会收取其中 20%的管理费,所以公司原本的 1 万元只能花费 8000 元,这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。
———-END———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