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股民的炒股日记
记录分享炒股历程

OM代币暴跌内幕:币圈精心布局的资金盘“收割盛宴”

在币圈这个充满机遇与风险的领域,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些看似潜力无限的“百倍币”项目,吸引着无数投资者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纷纷入场。然而,其中隐藏的陷阱却让许多人血本无归。近期,OM代币的崩盘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,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?让我们深入剖析这场精心设计的币圈资金盘游戏。

一、币圈熊市现原形,OM代币暴跌引关注

币圈市场的行情向来变幻莫测,当市场整体走向熊市时,那些曾经隐藏在繁荣表象下的问题项目便逐渐浮出水面。OM代币就是其中之一,在经历了一两年的布局后,其背后的操盘者赚得盆满钵满。但随着币圈大势走熊,OM代币再也无法维持虚假的繁荣,开始了令人咋舌的暴跌。在短时间内,OM代币价格大幅跳水,市值蒸发超过55亿美元,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。这样的暴跌并非偶然,而是早有预兆,只是那些后知后觉的散户们,被百倍币的美梦冲昏了头脑,未能及时察觉其中的风险,最终沦为了这场骗局的牺牲品。

%title插图%num

二、虚假包装与炒作,打造“波卡明星”假象

(一)编造履历,伪造项目光环

OM代币项目的开端,是一份看似高大上的PPT。项目方MantraDAO声称自己是“波卡链上首个DeFi项目”,借助MakerDAO等知名项目的热度,将自身包装成融合“中东土豪”资源与“合规金融”模式的区块链新贵。而其创始人Calvin Ng(黄某)更是编造了一系列虚假履历,自称是管理着2亿美元基金的管理者、财团首脑,可实际上他不过是线上博彩网站的创始人。这种虚假的身份包装,无疑是为了给项目增添更多的可信度和吸引力,让投资者们误以为这是一个实力雄厚、前景光明的项目。

(二)蹭交易所热度,伪造合作关系

为了进一步吸引投资者,MantraDAO团队深谙币圈的流量密码,积极让OM代币上线各大交易平台。他们甚至伪造与知名交易所FTX的合作关系,试图借助FTX的影响力为OM代币背书。然而,这种虚假行为很快被FTX揭穿,成为了行业内的笑柄。但在被揭穿之前,不少投资者看到“大所背书”的宣传,纷纷被吸引入场,使得OM代币的市值迅速攀升,在全球排名中一度名列前茅。这一现象也反映出,在币圈这个缺乏有效监管的市场中,虚假宣传和包装很容易误导投资者,让他们陷入陷阱。

(三)地推OTC盘模式,精准“收割”富豪

除了吸引普通散户,OM代币项目团队还将目标瞄准了富豪群体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OM实际上是一个地推OTC盘,在为期两年的运作中,交易规模至少达到了500M。其运作模式是用新的OTC代币承接老的OTC抛盘,循环往复,直到最后无法继续运作,导致项目崩盘。团队在这个过程中,不仅每次都会套现一部分资金,还会在拉盘时通过开合约赚取利润。他们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够搞定一批迪拜和欧洲的富二代,据说一趟电音节就能通过OTC交易卖出价值50M的代币,这种强大的融资能力背后,隐藏的是对投资者财富的无情掠夺。

三、空投陷阱层层设,散户深陷“PUA”套路

(一)画饼诱惑,空投承诺成泡影

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参与,项目方推出了空投活动,承诺空投5000万OM代币,价值约10万美元,并宣称上线即解锁20%。这样的承诺对于投资者来说极具吸引力,让他们看到了快速获取财富的希望。在利益的诱惑下,大量用户纷纷参与到项目中,期待着能够获得丰厚的空投奖励。

(二)篡改规则,福利变“卖身契”

然而,项目方很快就露出了真面目。他们中途修改规则,将原本“上线即解锁20%”的承诺改为“10%首期 + 三年分期”。这一改动让投资者们大失所望,原本期待的短期收益瞬间化为泡影,空投福利变成了一份漫长的“卖身契”。不仅如此,项目方还频繁调整代币经济学、路线图、解锁时间表和分配比例等规则,让投资者们无所适从,完全陷入了项目方的掌控之中。

(三)“女巫攻击”借口,清除异己进行收割

当投资者们对规则的频繁变动表示不满时,项目方又以“女巫攻击”为由,冻结了早期参与者的账户。所谓的“女巫攻击”,并没有任何明确的数据或识别标准,项目方只是以此为借口,清除那些对他们构成威胁的投资者,进一步实现对剩余投资者的收割。在这个过程中,许多忠实参与项目的用户,包括早期测试网用户、质押用户以及参与Galxe活动的积极分子,都被排除在空投名单之外,他们的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。项目方这种过河拆桥、无视用户权益的行为,引发了社区用户的强烈不满和愤怒。

(四)高度控盘,散户输赢早已注定

从链上数据来看,项目方对OM代币的控制程度令人震惊。团队控制着90%的代币供应,7.92亿OM集中在一个钱包里,连分散掩饰都懒得做。这就好比赌场老板亲自下场操控游戏,散户们在这场游戏中的输赢从一开始就被写进了代码,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项目方手中。在这种高度控盘的情况下,散户们看似在参与一场公平的投资游戏,实际上只是项目方砧板上的鱼肉,任人宰割。

四、崩盘暴跌内幕多,甩锅行为引众怒

(一)大额抛售引发恐慌,市场流动性危机加剧

2025年4月14日凌晨,一场惊心动魄的暴跌在OM代币市场上演。疑似项目方的地址向调查地址转入1841.7万张OM代币,价值约1.19亿美元。这一大规模的抛售行为瞬间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,尽管MANTRA社区急忙发表声明,称此次事件与项目无关,但市场的恐慌情绪已经无法遏制。由于OM代币市场本身流动性就不足,暴跌发生后,投资者们想要抛售手中的资产却难以找到买家,这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下跌。市场结构的脆弱以及投机资金的波动,使得OM代币的价格如同脱缰的野马,一路狂跌,最终导致了市值的大幅蒸发。

(二)监管趋严与宏观风险,加速代币价格崩溃

除了项目方自身的问题,全球加密货币监管环境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,也对OM代币的暴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随着各国对加密货币监管的日益严格,市场上的风险偏好逐渐升温,投资者们对高波动性资产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。OM代币作为一种高波动性的加密货币,在这种大环境下,成为了资金撤离的首选对象。监管趋严带来的政策风险,以及宏观经济形势下的通胀压力、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,共同作用于OM代币市场,加速了其价格的崩溃。

(三)甩锅交易所,拒不承认链上抛售事实

在OM代币暴跌之后,项目方不仅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,反而试图将责任推给交易所。他们声称是币安乱关账户导致了OM代币的暴跌,却对链上大规模抛售的事实只字不提。这种毫无担当的甩锅行为,引发了投资者和整个币圈社区的强烈愤怒。投资者们纷纷指责项目方的不负责任,认为他们是在故意逃避责任,试图掩盖自己操纵市场、收割散户的罪行。

(四)“诈尸反弹”再坑抄底者,市场操纵痕迹明显

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在暴跌之后,OM代币竟然出现了“诈尸反弹”的情况,价格一度回升至1.2美元。这一反弹行情吸引了许多抄底的投资者入场,然而,他们万万没有想到,这只是项目方的又一次收割手段。随后,OM代币再次暴跌,那些抄底的投资者也未能幸免,遭受了巨大的损失。这种明显的市场操纵行为,让人们更加看清了OM代币项目的本质,它就是一个被项目方肆意操控的资金盘,投资者们在其中毫无公平可言。

五、幕后黑手现原形,惯用套路需警惕

OM代币并非个例,其幕后团队与2018年归零的项目Penta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核心成员大多来自国内资本圈。他们在币圈行骗多年,惯用“三件套”套路来欺骗投资者。

(一)虚假海外团队,掩盖诈骗本质

为了增加项目的可信度,他们组建了一支看似国际化的团队,顾问清一色都是外国面孔。然而,这些所谓的外国顾问,实际上都是ICO诈骗的老手,他们利用自己的虚假身份,为项目站台背书,让投资者误以为这是一个具有国际背景的正规项目。这种虚假的包装手段,极具迷惑性,让许多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骗局。

(二)资本操控,诱导散户接盘

幕后团队还会与一些机构合作,通过提供资金背书的方式,制造项目得到强大资本支持的假象。他们利用这些机构的影响力,吸引散户入场接盘。在项目初期,通过拉盘等手段让价格上涨,让投资者看到赚钱的希望,从而吸引更多人跟风买入。而当价格达到一定高度,他们便开始出货套现,将风险转嫁给散户,导致散户们血本无归。

(三)代币魔术,场外交易暗箱操作

通过场外交易(OTC)低价出货,再用散户投入的资金拉盘,是他们的又一惯用伎俩。在OTC市场,他们可以避开交易平台的监管,更加隐蔽地进行操作。先以低价大量卖出代币,获取资金后,再利用这些资金在市场上拉盘,制造价格上涨的假象,吸引更多散户买入。当散户们大量涌入后,他们又再次出货,如此循环往复,不断收割散户的财富。

早在2025年3月21日,网上就有大V揭露了OM代币这个资金盘项目,详细分析了项目方面对社区空投的三步式PUA套路。然而,还是有许多投资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,最终还是成为了这场骗局的受害者。

六、币圈投资需谨慎,远离陷阱保本金

OM代币的崩盘事件给广大币圈投资者敲响了警钟,它让我们看到了币圈中存在的各种陷阱和风险。为了避免重蹈覆辙,投资者们在参与币圈投资时,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谨慎对待每一个投资项目。

(一)警惕高收益诱惑,远离资金盘项目

那些宣称能够提供“年化1000%”等高收益的项目,往往都是资金盘。在投资领域,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,过高的收益背后必然隐藏着巨大的风险。投资者们不能被眼前的高收益所迷惑,要理性分析项目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,避免陷入资金盘的陷阱。

(二)认清虚假背书本质,不盲目相信交易所上架

代币上架交易所并不意味着项目就是安全可靠的。在币圈,有些交易所为了获取利益,会与项目方勾结,为一些问题项目提供上架机会。这些项目可能会利用交易所的背书,吸引投资者入场,然后进行收割。因此,投资者们不能仅仅因为代币上架了交易所,就盲目相信项目的安全性,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。

(三)关注代币集中化程度,避免被高度控盘项目“割韭菜”

如果一个项目的团队控盘超过50%,那么这个项目很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。在高度控盘的情况下,项目方可以随意操纵代币价格,投资者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。因此,投资者们在选择投资项目时,要关注代币的集中化程度,尽量避免投资那些被团队高度控盘的项目。

正如网友们调侃的那样,当看到“波卡生态”“中东合规”等诱人的词汇时,一定要捂紧自己的钱包。真正的区块链创新项目,靠的是扎实的技术和透明的规则,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PPT和虚假的演员团队。投资者们要时刻保持警惕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远离币圈的各种骗局,保护好自己的本金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币圈这个充满风险的市场中,稳健地进行投资,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。

风险提示:投资有风险,理财需谨慎。请勿拿养老钱或者借款参与任何投资理财项目。

赞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