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股民的炒股日记
记录分享炒股历程

曝光‘元点短剧’资金盘崩盘骗局的背后,影视投资的幌子,收割韭菜的镰刀!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,脚踏实地为好。

做投资的,如果不关注学习金融,你将会永远是亏钱,因为你赚钱的速度很难赶上资本运作的速度。大家好我是财神宝宝,熟悉各种资金盘的套路,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你投资起到帮助。

%title插图%num

 

近期,金融投资领域中的骗局层出不穷,让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。

%title插图%num

近年来,短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催生了诸多投资骗局,其中“元点短剧”及其同类项目(如“天天短剧”“剪创坞”等)以“影视版权投资”为幌子,通过庞氏骗局和传销模式收割投资者,成为典型的资金盘陷阱。以下是这一骗局的深度剖析:

%title插图%num

一、运作模式:高收益包装下的传销本质

1. **低门槛与虚假收益承诺**

用户需支付6元月费成为会员,再以200元至数千元不等的价格购买短剧版权,宣称每日可获得0.5%-3%的收益,年化收益率高达1095%。例如,购买500元版权后,日分红15元,一年累计5475元,远超正常投资回报率。这类“躺赚”模式吸引大量用户参与。

2. **多层级分销与拉人头奖励**

项目的核心并非版权收益,而是通过“推广奖励”鼓励用户发展下线:

– **直推奖励**:获得下线收益的10%;

– **间推奖励**:获得间接下线收益的5%。

晋升机制中,用户需达到团队业绩标准(如总业绩150万元)以解锁更高分成比例,形成典型的传销金字塔结构。

3. **虚假版权与假冒资质**

平台声称拥有番茄、点众等头部公司的短剧版权,但经核实均为侵权;同时冒用上市公司“映宇宙”名义伪造营业执照、软件著作权证书,以增强可信度。实际资金并未用于版权购买或制作,而是用于支付早期用户收益,维持庞氏循环。

二、崩盘征兆与用户受害案例

1. **资金链断裂与平台跑路**

2025年3月,“元点短剧”App突然无法登录,用户数千至上万元投资无法提现。推广人员谎称“系统整改”,计划转移至“海外版”继续收割,实则彻底失联。

2. **受害者画像与心理操控**

– **案例1**:用户胡婧初期投入206元,每日收益几元至几十元,被诱导追加投资并拉新。然而,平台关闭后收益无法提取,最终醒悟“收益全靠拉人头”。

– **案例2**:宝妈李磊婷被虚假合同和“横店参演短剧”的体验迷惑,投入6万元后遭踢群,维权时发现公司根本不存在。

受害者多集中在20-60岁女性群体,利用其“薅羊毛”心态和对短剧行业的信息差进行精准收割。

三、法律定性:涉嫌集资诈骗与传销

1. **非法集资与庞氏骗局**

律师指出,平台未实际拥有版权,资金流向不明,收益完全依赖新用户投入,符合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庞氏特征。

根据中国法律,此类行为涉嫌**集资诈骗罪**,最高可判无期徒刑;若涉及伪造公文、传销,将数罪并罚。

2. **参与者风险**

即便作为普通投资者,若明知项目非法仍积极推广拉新,可能被认定为**传销共犯**,面临刑事责任。

四、行业警示:短剧热潮背后的真实生态

1. **投流成本被刻意隐瞒**

短剧行业实际利润远低于宣传。以爆款《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》为例,制作成本8万元,但投流费用高达6000万-8000万元,实际利润仅数百万。骗局则谎称“低成本高回报”,利用信息差误导投资者。

2. **合法投资与骗局的区分**

– **真实项目**:收益来自版权分账或广告,周期长且风险透明;

– **资金盘**:承诺固定高收益,依赖拉新,无实际业务支撑。

五、总结与建议

“元点短剧”骗局是传统资金盘借热点行业“换壳重生”的典型案例。其核心套路可概括为:

– **高收益诱惑**→**传销式推广**→**伪造资质背书**→**快速崩盘跑路**。

**投资者应对策略**:

1. 警惕年化收益超过10%的项目,尤其是宣称“稳赚不赔”的短期投资;

2. 核查公司资质,通过官方渠道验证版权归属;

3. 拒绝参与拉人头分成的模式,避免法律风险。

目前,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局已介入调查“元点短剧”案件,但受害者维权仍面临取证难、追损难等问题。此类骗局的反复出现,提醒公众:**“暴富神话”背后,往往是精心设计的屠宰场。**

(注:本文内容综合司法案例、反诈公告及受害者证言,相关信息可参考。)

当雪崩来临的时候,没有一篇雪花是无辜的

赞(0)